榆树范文网

古诗江南春(合集3篇)

85

古诗江南春篇1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注释

⑴莺啼:即莺啼燕语。

⑵郭:外城。此处指城镇。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⑶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_。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⑷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扩展阅读:更多江南春的古诗词

江南春

唐代:张籍

江南杨柳春,日暖地无尘。渡口过新雨,夜来生白蘋.

晴沙鸣乳燕,芳树醉游人。向晚青山下,谁家祭水神。

望江南·春睡起

宋代:金德淑

春睡起,积雪满燕山。万里长城横玉带,六街灯火已阑珊,人立蓟楼间。

空懊恼,独客此时还。辔压马头金错落,鞍笼驼背锦斓班。肠断唱门关。

江南春(中吕商赋张药翁杜衡山庄)

宋代:吴文英

风响牙签,云寒古砚,芳铭犹在棠笏。秋床听雨,妙谢庭、春草吟笔。城市喧鸣辙。清溪上、小山秀洁。便向此、搜松访石,葺屋营花,红尘远避风月。瞿塘路,随汉节。记羽扇纶巾,气凌诸葛。青天万里,料漫忆、莼丝鲈雪。车马从休歇。荣华事、醉歌耳热。天与此翁,芳芷嘉名,纫兰佩兮琼玦。

江南曲

南北朝:柳恽

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水调歌头(五首选三)

清代:张惠言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

闲来阅遍花影,惟有月钩斜。

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彻玉城霞。

清影渺难即,飞絮满天涯。

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

东皇一笑相语:芳意在谁家?

难道春花开落,又是春风来去,便了却韶华?

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

疏帘卷春晓,胡蝶忽飞来。

游丝飞絮无绪,乱点碧云钗。

肠断江南春思,黏着天涯残梦,剩有首重回。

银蒜且深押,疏影任徘徊。

罗帷卷,明月入,似人开。

一尊属月起舞,流影入谁怀?

迎得一钩月到,送得三更月去,莺燕不相猜。

但莫凭栏久,重露湿苍苔。

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

竭(去字旁)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

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平芜?

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予!

千古意,君知否?

只斯须。

名山料理身後,也算古人愚。

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

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

桃源忆故人

宋代:欧阳修

梅梢弄粉香犹嫩。欲寄江南春信。别后寸肠萦损。说与伊争稳。

小炉独守寒灰烬。忍泪低头画尽。眉上万重新恨。竟日无人问。

一落索

宋代:朱敦儒

惯被好花留住。蝶飞莺语。少年场上醉乡中,容易放、春归去。

今日江南春暮。朱颜何处。莫将愁绪比飞花,花有数、愁无数。

江南曲八首

唐代:刘希夷

暮宿南洲草,晨行北岸林。日悬沧海阔,水隔洞庭深。

烟景无留意,风波有异浔。岁游难极目,春戏易为心。

朝夕无荣遇,芳菲已满襟。

艳唱潮初落,江花露未晞。春洲惊翡翠,朱服弄芳菲。

画舫烟中浅,青阳日际微。锦帆冲浪湿,罗袖拂行衣。

含情罢所采,相叹惜流晖。

君为陇西客,妾遇江南春。朝游含灵果,夕采弄风蘋.

果气时不歇,蘋花日自新。以此江南物,持赠陇西人。

空盈万里怀,欲赠竟无因。

皓如楚江月,霭若吴岫云。波中自皎镜,山上亦氤氲。

明月留照妾,轻云持赠君。山川各离散,光气乃殊分。

天涯一为别,江北不相闻。

舣舟乘潮去,风帆振早凉。潮平见楚甸,天际望维扬。

洄溯经千里,烟波接两乡。云明江屿出,日照海流长。

此中逢岁晏,浦树落花芳。

暮春三月晴,维扬吴楚城。城临大江汜,回映洞浦清。

晴云曲金阁,珠楼碧烟里。月明芳树群鸟飞,

风过长林杂花起。可怜离别谁家子,于此一至情何已。

北堂红草盛zv茸,南湖碧水照芙蓉。朝游暮起金花尽,

渐觉罗裳珠露浓。自惜妍华三五岁,已叹关山千万重。

人情一去无还日,欲赠怀芳怨不逢。

忆昔江南年盛时,平生怨在长洲曲。冠盖星繁江水上,

冲风摽落洞庭渌。落花两袖红纷纷,朝霞高阁洗晴云。

谁言此处婵娟子,珠玉为心以奉君。

古诗江南春篇2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翻译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注释

1.莺啼:即莺啼燕语。

2.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3.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4.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_。

5.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6.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7.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写作背景

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以做大厦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一点点的侵蚀着这个巨人的身体。

而另一方面,宪宗当政后,醉心于自己平淮西等一点点成就,飘飘然的做起了长生不老的春秋大梦,一心事佛,韩愈上《谏佛骨表》、险些丢了性命。宪宗被太监杀死后,后继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数继续上升,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

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既是咏史怀古,也是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

鉴赏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开始就展现了江南大自然风光。“千里”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这里到处是莺啼,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这种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

一二句写的是晴景,三四句写的是雨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春天的微雨中,则另有一番风光。在山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四百八十”是虚数,不是实指,突出佛寺之多,讽刺了皇帝依赖佛教。其中应指现存于江阴青阳镇的悟空寺。

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名家点评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弼为实接体。周敬曰:小李将军画山水人物,色色争岍,真好一幅江南春景图。大抵牧之好用数目字。如“南朝四百八十寺”、“二十四桥明月夜”、“故乡七十五长亭”是也。

《唐音戊签》:杨用修欲改“千里”为“十里”。诗在意象耳,“千里”毕竟胜“十里”也。

《唐诗摘钞》:曰“烟雨中”,则非真有楼台矣,感南朝遗迹之湮灭而语,特不直说。许浑亦云:“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窦牟云:“满目山阳笛里人”,言人已不存也……不曰楼台已毁,而曰“多少楼台烟雨中”,皆见立言之妙。

《唐三体诗评》:缀以“烟雨”二字,便见春景,古人工夫细密。

《唐诗快》:若将此诗画作锦屏,恐十二扇铺排不尽。

《唐贤小三昧集续集》:字字着色画。此种风调,樊川所独擅。

《网师园唐诗笺》:江南春景,描写莫尽,能以简括,胜人多许。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二十八字中写出江南春景,真有吴道子于大同殿画嘉陵山水手段,更恐画不能到此耳。

《历代诗法》:“四百八十寺”,无景不收入结句,包罗万象,真天地间惊人语也。

《唐人绝句精华》:按杨慎之说,拘泥可笑,何文焕驳之楚也。但谓为诗家善立题,则亦浅之夫视诗人矣。盖古诗人非如后世作者先立一题,然后就题成诗,多是诗成而后立题。此诗乃杜牧游江南时,感于景物之繁丽,追想南朝盛日,遂有此作。“千里”之词,亦概括言之耶,必欲以听得着、看得见求之,岂不可笑!

作品影响

就新时期以来影响较大的高校教材来看,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都把该诗作为杜牧诗歌的代表作品分析;童庆炳主编的《文学概论》也把该诗作为“文学语言组织”的范例来解读。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853年),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828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古诗江南春篇3

【原文】

江南春绝句

作者: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1、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2、山郭:依山的城镇。

3、南朝:东晋灭亡后,先后在南方地区建立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合称。

4、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

5、楼台:指寺庙。

【翻译】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赏析】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已经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但那只是宏观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则相对具体一些,似乎使人生观了几个景点,也就更深刻了。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诗人在这里不说“朝朝四百八十寺”,而说“南朝四百八十寺”,显然别有意蕴。南朝统治者佞佛,劳民伤财,修建了大量寺庙,《南史·郭祖深传》说:“时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据此,杜牧说“四百八十寺”显然说少了。这里也体现出了当时修建寺庙是非常劳民伤财的事,联系到作者作此诗时处于晚唐时期,所以也不乏诗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如今“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已成为历史的遗物,成为江南美妙风景的组成部分了。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显丰富。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一句一景,各具特色。这里有声音有色彩,有空间上的拓展,有时间上的追溯。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这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只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厌恶。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尔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表达了作者的情绪很中性,既无明显的憎,也无明显的恶,仅仅是在单纯地写景、咏春。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的杜牧的诗全集栏目。

杜牧的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杜牧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帖为麻笺,纵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