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范文网

2020年全国卷一高考作文范文(汇总5篇)

48

2020年全国卷一高考作文范文 第1篇

君子“成人”亦“成己”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相信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一代霸主,孔子曰:“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然而在管仲的身后,还有一位同样令人敬重的人物。他举荐管仲,终成霸业,因而名留青史。他便是鲍叔牙。

或许很多人无法理解鲍叔牙的千古流芳: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其身侧运筹帷幄之人并非鲍叔牙;鲍叔牙甚至将自己的位置让与管仲,甘居其下。这样的“无甚功绩”的鲍叔牙,却能为史书大书特书。这是争强好胜的现代社会和时下持有浮躁心态的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甚至质疑的。

但我觉得,鲍叔牙之所以能够“成己”,正在于他能够“成人”。

鲍叔牙的过人之处,首先在于他善于知人。知人之要务,在于放下成见。鲍叔牙与管仲曾经同为商贾、出生入死,每每被管仲占便宜,鲍叔牙总是一笑而过。后两人分侍二主,本应成王败寇,鲍叔牙却力排众议,举荐管仲。鲍叔牙能够剥开偏见、傲慢等缠绕在外界的茧丝,洞察出那位能力卓荦的管仲。

鲍叔牙的过人之处,更在于他能任人。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公子小白践祚,鲍叔牙本可身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但他审度自身,急流勇退,让贤甘居管仲之下。其胸襟之宽广,处事之谦卑,广为人所称颂。鲍叔牙的退让并非力不从心的自卑,并非沽名钓誉的姿态,并非求取庇荫的谄媚,而是为了大局着想,知己知彼的大智慧。

鲍叔牙的过人之处,在于他能够“成人之美”。鲍叔牙成就了管仲,让管仲尽情施展抱负与才华,而不是“虽有千里马”却“骈死于枥中”;鲍叔牙更是成就了齐桓公,让他成就霸业,国泰民安;鲍叔牙更是拯救了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推广教化使黎民免于披发左衽,这是鲍叔牙为黎庶百姓所谋求的永福。

“我们飞的越高,在那些不能飞的人眼里就越渺小。”鲍叔牙的气度并非寻常人能比,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现代社会中更是少能为人所理解。我们时常看到的是人们竞争时的咄咄逼人、急功近利的浮躁,却少能欣赏到像鲍叔牙般“能者居之,我愿退而佐之”的“成人之美”的气度。其实鲍叔牙式的“成人之美”,又何尝不在成就自己呢?

君子成人之美,是千帆阅尽后的从容;君子成人之美,是朝日赤子所怀抱的坦诚;君子成人之美,给予他人夏花之绚烂,留予自己同样值得讴歌的秋叶之静美。

谢谢大家!

2020年全国卷一高考作文范文 第2篇

树立广袤视野,厚植家国情怀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各位对管鲍之交的这段佳话一定并不陌生,鲍叔牙大度让贤,齐桓公不计前嫌,管仲倾力付出,共同成就了齐国的霸王之业,而鲍公之举令我最为动容。他知贤、荐贤、让贤,把齐国百姓的利益置于个人荣辱恩怨之上,用斑白的两鬓点亮了友人的事业和齐国的壮阔辉煌。

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恩怨之上,背后蕴藏的是鲍公的广袤视野与家国情怀。所谓“生者父母、知者鲍叔”,鲍叔牙对于管仲的能力有清晰的认识,管仲在前台一匡天下、尊王攘夷、南征北伐,而鲍叔牙则在背后鼎力相助。表面上看,鲍叔牙确实失去了名垂青史的机会,失去了万人之上的地位,但正如孔子所言,他的谦让让齐国称霸,停止了诸侯间的战火,安抚了担惊受怕的百姓。如果没有鲍公之让,便没有百家争鸣的学术盛景,而会是一地野蛮狼藉。由公而私的家国情怀,看似短暂的让鲍公失去了成名的机遇,却为他换来了世代的称赞。

鲍公之礼绵延于中华文化的血脉,五千年悠悠岁月里,我们见证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忠诚执着,领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慷慨豪迈,品味“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沉痛悲愤,体悟“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生死托付,敬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视死如归……在无数的他们的心中,个人之利已然轻如鸿毛,国家天下之系乃重如泰山,这是如此袒露着的一个个中华灵魂心系家国的拳拳之心。

时代在进步,但对于这份广袤视野与家国情怀的需要却从未减少。新冠病毒爆发之际,杜富佳一生奔赴前线”让我来“,不惧奉献,尽己所能救死扶伤;老三杜富民作为新入职ICU的一生,始终坚守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岗位;老四杜富强,春节刚过,就跟随战友踏上了国家所需的巡逻路。在人人享受春节的日子里,杜家姐妹放下私利,用行动完美诠释着新时代青年人的家国情怀。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有的人驻守边疆,用男儿的铮铮热血守护这片大好山河;有的人建设一线,用坚强之躯扛起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还有的人默默关怀,相互牵挂、体谅,彼此守望,一寸丹心图报国。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着迥异的人生目标,有着多彩的人生道路,但鲍公之礼却应伴你我始终。透过这次读书会,我想我们都应该学到,将你我之小我融入祖国之大我、人民之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树立广袤视野,厚植家国情怀,方能更好地实现你我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谢谢大家!

2020年全国卷一高考作文范文 第3篇

海丰县彭湃中学

谢础惠老师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读完了春秋时期一代霸主齐桓公与管仲、鲍叔牙三人的故事后,我感触良多。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眼中这样一位“识才荐能全不妒,爱国忠君显大义”的鲍叔牙。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司马迁对鲍叔牙的称颂溢于言表。不顾私利而知人荐能的容人之量是君子所必备的品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从古至今人们所敬佩称赞的。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祁奚“外举不隐仇”,以国事为重,推荐了与他有私仇的解狐接替他的职务,因为他相信解狐的能力于国家有所裨益。唐朝宰相狄仁杰以知人善任著称,当时有人道:“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狄仁杰回答:“荐贤为国,非为私人也。”正是有这些不私不妒、为国举贤荐能的大义之士,才使得许多真正的人才入朝为官,有机会为朝廷献言献策,共建繁荣盛世。

而春秋时期的鲍叔牙也是这样一位人物。当初,在尽心尽力辅佐公子小白登上王位之后,他本可封侯拜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然而,为了国家的昌盛,鲍叔牙主动向齐桓公举荐管仲,毫不吝啬于对管仲的夸奖:“想要成就霸业,非管仲不可”,而自己则甘居于人下。也正是因为鲍叔牙的这种爱国忠君的大义,使得他能够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从大处出发,从全局考虑。我敬佩他,敬佩他的知才荐能,敬佩他的容人之量,更敬佩他的“先国家之利而后私利”的大义大德。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放眼古代,嫉贤妒能的为官者举不胜举,庞涓害孙膑,曹操杀杨修,周瑜恨诸葛……正是因为他们心里只有自己之利,才有了无休止的明争暗斗、杀伐力戮。因为官者嫉贤妒能而使得怀才不遇的千里马也比比皆是,汨罗江边沉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令人为之心痛,长安门外长叹“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李白令人为之惋惜,赤壁矶下遥想“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苏轼令人为之哀叹——他们是人才却无用武之地,他们有才华却难以实现抱负。而管仲却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不私不妒、知才荐能的鲍叔牙,倘若没有舍己为公,一切以国家发展为重的鲍叔牙,他这只千里马可能就“骈死于槽枥之间”了。正如管仲感叹的:“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回到当下,今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中国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控制住它的蔓延,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我们的领导者在关键时刻知人善用,哪怕位居其下,也要顾全大局,才会不断涌现一批又一批置个人安危利益于不顾、踊跃奔赴前线的科研人员和众多的医护人员。

同学们,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读鲍叔知才荐能之故事,感其大义之情怀,学其大德之言行,这就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点。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下水文四

2020年全国卷一高考作文范文 第4篇

重解“管鲍之谊”

在我所见的古书中,形容朋友间友谊的词语频率的莫过于“管鲍之谊”。而为了革命的需要,我们常常提到的就是马克思和_的友谊了。

由于历史的久远,我们似乎对管鲍之谊理解得不够透彻。关于他们的事迹《春秋左传》、《史记》里有,《史记》之《齐太公世家》、《管晏列传》中有详细的记载。

《齐太公世家》里详细的记载了管仲辅佐齐桓公的政绩,管仲辅政四十一年,让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这个机会是鲍叔牙给的。

齐襄公无道,使齐乱,于是他的弟弟们都跑向国外避乱。管仲、召忽辅佐公子纠逃到鲁国;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后来的齐桓公)逃到莒国。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而自立,雍林人杀公孙无知,齐国无主。机会来了,管仲和鲍叔牙各为其主,管仲在莒国通往齐国的路上截杀公子小白,而且射中了小白的衣带钩,小白诈死,连夜进了齐国都城。先到为君,后到为臣。等管仲六天后再带公子纠回到齐国的时候,小白已立为桓公了。

等待管仲的路只有死路一条,因为他辅佐的公子纠都被鲁君处死了。鲍叔牙救了管仲——“君将治齐,即高奚与叔牙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管仲字夷吾)不可。”齐桓公不仅没有杀他的仇人,反而重用管仲为大夫四十一年,这种心胸也不是一般君主所能做到的。管仲只用了七年时间就让齐桓公称霸诸侯。鲍叔牙把本来属于自己的高位让给管仲,为国让贤,不仅只是知遇之恩那么简单。

在个人交往中,管仲自己总结了几点。

第一、他们曾一起做生意,赚钱了,管仲常常自己多分,而鲍叔不认为他“贪财”。临财勿苟得,正是考验一个人的时候,可是鲍叔牙知道管仲贫穷,愿意给他多分。

第二、管仲在认识公子纠之前,也曾多次想做官而不得,鲍叔牙不认为管仲“愚”,只是时机不成熟,后来,鲍叔牙举荐他给齐桓公,管仲得以尽显自己的才学。

第三、管仲也曾上阵当过逃兵“三战三走”,鲍叔牙不认为他胆怯,而是认为他有老母亲要奉养。

第四、管仲没有为公子纠去死难,鲍叔牙不认为他不知羞耻。而是不耻小节,而耻于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总之,他们之间的友谊,不拘小节,在于一个“知”。整个友谊的层面在于为国家出力,国家利益高出他们所有的道德标准。管仲辅佐齐桓公,北征山戎,南征荆楚,讨晋乱,定周室,实际上用现在的话来说,打败了外族的入侵,安定了华夏,功劳非同一般。

所以管鲍之谊不是一般的朋友之谊,是一种公而忘私的公义。

2020年全国卷一高考作文范文 第5篇

陆丰市龙山中学

林传名老师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齐桓公、鲍叔和管仲三个人当中,我感触最深的是鲍叔。我认为,像鲍叔这样的人,放在哪个时代,都是一个值得大写特写的人物。因为他能不计前嫌、知人善任,并能主动让贤。

我们知道,齐桓公之所以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是因为他具有宽容之心,具备唯才是用之魄力。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管仲的得力辅佐。但是,所有这些都离不开鲍叔的知人善任和主动让贤。鲍叔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而不计个人名利的大格局大胸怀,绝对是千古楷模。难怪司马迁这样评价他:“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对后人来说,这样的精神也绝对是十分宝贵的财富,我们必须加以传承与弘扬。

“管鲍之和,穷达不移。”元朝许名奎高度赞扬管仲和鲍叔的友谊。直至今日,我们依然要为鲍叔知人礼人的高贵品质而点赞。

鲍叔具备了宽容大度的君子风范,他不在乎管仲来自下层,更没有以高贵身份自居。尽管知道管仲贪图便宜,但他认为这是其贫穷所致。管仲有些事做得不好,鲍叔也没有埋怨他,而认为这是因为他时运不利罢了。管仲在官场不顺,多次被罢免而灰溜溜地走人,鲍叔也没有怀疑他的能力与才干,只是觉得他时机不到而已。这是需要何等信任才可能做到的呀!

让我更加钦佩的是他的知人善任及主动让贤。这不是居高临下的举荐,而是自己甘居其下位,让位于他人。在“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封建社会,各事其主的臣子一败一胜,没有赶尽杀绝,已经够仁慈了,而鲍叔竟主动让位给管仲。古今多少朝代,哪有几个这样以国为重、不计私仇之楷模呢?难怪管仲感叹道:“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鲍子也。”可见,管鲍之交,寄之以义,托之以命,生死与共,不离不弃。这是人世间之大义也,而这种大义更多地来源于鲍叔的容人、知人和礼人。

反观当今社会,某些朋友之间充满了欺诈拐骗,充满了虚情假意,一旦有了利益冲突,则炭脸相对,反目成仇,甚至落井下石。朋友之间的“情”与“义”,在名利面前,往往都被碾压为零。在如今商业化气息浓烈的社会里,我们应该发扬“管鲍之交”的真挚情谊。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我们需要向鲍叔学习,学习他不计前嫌、知人善任、主动让贤的宽阔胸襟和高尚品质。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马上就要高中毕业,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怀抱这样的大格局,去追逐我们心中的理想,去成就我们伟大的抱负。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下水文二